作为家长,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听话、懂事,又希望他的学业成绩出类拔萃,成为大家的榜样,令人刮目相看。
但是,你们发现了吗?有很多听话懂事的孩子,往往比较内向,不喜欢与人交谈,每天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默默地把家长在学业上的期盼一一变成现实。
可就是这其中的一些孩子,其实,正悄悄被一种“新型”心理疾病所侵袭。
莹子今年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,她还记得自己刚上大一时,无意中看到了“空心症”这个词。
回想起自己中考和高考那段时间,她觉得自己当时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与空心症的症状完全一致。
莹子说,初三和高三时期,爸爸妈妈非常关注她的学习成绩,对她的要求更是接近苛刻的程度。
为了不让父母失望,也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和坚持,莹子一直保持着紧绷的学习状态,丝毫不敢松懈。
每次大考,莹子的成绩都是排在年级前十名。初三时,莹子除了准备中考,还同时准备了重点高中的自主招生考试。
尽管自己每天都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,保持着充实、忙碌甚至是热爱的学习状态,莹子还是时常感觉到心里闷闷的,好像有一块大石头一直压在自己心口,让她喘不上气。
到了夜晚,她一改白天积极向上、热情好学的状态,而是变得极其脆弱,总是躲在被窝里偷偷掉眼泪,怀疑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。
这种白天黑夜精神状态处于割裂状态的日子,莹子持续了一整个初三和高三阶段。
因为一直以来的努力,莹子成功考上了985大学。但是上大一时,她感觉自己一直以来的人生目标实现后,就越发失去生活的动力。
她总觉得自己的内心空了一块,缺失了目标、缺失了可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东西,她陷入了深深的无意义感和虚无之中。
大一下半学期,莹子通过选修课以及室友的介绍, 她开始阅读加缪、萨特的存在主义作品、阅读王阳明心学。
同时,她又开始参加各种社团活动,与风趣幽默的学长谈恋爱,那种无边无际的虚无感,才渐渐好转。
那段黑暗的日子里,她总以为自己患上抑郁症了,但是经过相关了解后,她才明白,原来自己当时患上的是空心症。
抑郁症一词,仍然让很多人闻之色变,可大众只知抑郁症,却不知空心症。
如今,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这种空心症,其后果远比患上抑郁症来得更为严重,而父母却一无所知。
那么,抑郁症和空心症到底有什么区别呢?
空心症是由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提出的。教育缺陷和价值观缺失是导致空心病的主要根源。
而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。抑郁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,而空心症却无法通过药物治疗痊愈。
空心症主要表现为表面上显得很开心,内心却痛苦不堪;表面上充实忙碌,内心却极度空虚;外表看起来很坚强,内心却很软弱。
患有空心症的孩子,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,他们往往会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,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联系。
他们还会觉得做什么都觉得没意思,啥也不想干,自杀的念头一直缠绕在自己的脑海中。
这是这种具有欺骗性的外表,让很多父母无法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,等真正得知时,孩子很有可能已经走向自杀的道路。
因此,为了让孩子真正做到身体、心理健康发展,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。
拒绝空心症,让孩子迎来真正的快乐,从父母的改变做起
首先,关注孩子心理状态
“你只管好好学习,其他什么都不用管!”、“不愁吃不愁穿,你还有什么高兴的?”这是我们常常对孩子说的话。
如今的孩子学业压力大,他们整日埋头在作业中、书本中,几乎没有空闲时间。然而身为父母的我们,却也只关注孩子今天课堂上的收获、今天的考试成绩,从来不关心孩子今天是否快乐、今天与同学、朋友相处如何。
孩子的心理健康,就在我们日复一日的忽视中,悄悄变质。我们需要多多关心和理解孩子本身,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、安全的环境,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。
其次,减少对孩子的期待
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带有功利性的,我们期望孩子能继续我们的梦想,期望孩子将来能闯出一番事业,期望孩子能够成为我们安享晚年的保障等等。
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,孩子会觉得自己只是在为父母的期待而活,为父母的要求而活,这是他们失去人生意义的开始。
其实,我们要允许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,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更加注重孩子成长的过程,淡化功利。
最后,帮助建立明确目标
在寻找人生目标和人生方向这件事上,我们是孩子的确立目标的协助者、引导者,而不是决定者。
当孩子的奋斗目标和方向都被我们规定时,他们会感觉到人生就是按照父母的逻辑生活,对人生价值和存在意义产生质疑。
因此,我们可以先帮助孩子建立一些简单的计划,通过执行,让孩子提升对生活的掌控感。
同时,我们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,让孩子提升对自己的认可。在每一个人生阶段,我们要协助孩子建立明确的奋斗和努力目标,无论其成就大小。
结语
空心症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,我们做父母的,要学会抛开“唯分数论”、“功利主义”的教育理念,支持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发展。
我们的孩子并不是垮掉的一代,相信在我们的爱和鼓励下,他们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,在自己热爱的领域熠熠生辉!